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各行各业都深受打击,以往热闹非凡的影视业,也出现了降温。春节档电影撤档、剧组停工、“手停口停”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切彷彿都陷入了无以为继的境地。
香港演艺界一众歌手,诸如刘德华、张学友、谢霆锋,都分别以歌声传递正能量,用歌声为前线医护打气。这令笔者想到,猛烈的疫情残酷无情,但这同时也是一个值得被记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湧现出了一大批“逆行者”,他们虽是平凡人,却有感人的事迹,恰恰能成为最佳的剧本创作素材。
内地导演贾樟柯上月下旬携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出席柏林电影节,希望全世界都能看到疫情影响下中国电影人之面貌,谈及疫情对业界影响时他表示,创作者可以在家拿起笔构思新作品,“相对来说也给了我们停下来,安静地去思考社会、思考人的契机。”
疫情肆虐,观众的观影空间从电影院回到家,反而催生了电视剧的高收视率,香港无綫电视最近播出的《大酱园》、《庆余年》收穫高收视,都印证了这点。故而,如何基於公仔箱进行创作,以及努力催生更多观影“云平台”,也应该引起业内思考。内地电影《囧妈》撤出影院春节档后,改於大年初一在网络平台免费播放,为待在家的观众送上了“意外之喜”。
非常时期,戏剧界又当如何?笔者前几天听到一位文化界人士诚恳道:“政府纾困措施只是一个方面,但文化界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做的,我的孩子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体育课,让我想到,还有什麼不能做的?”剧场的特殊性,令它无法离开“现场感”,然而内地部分戏剧人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依靠扎实的表演功底再次“圈粉”。
再如香港歌手容祖儿,原定於三月初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音乐会,因为疫情而被迫取消,她途径异国街头的火车站时即兴弹唱。也是,只要内心满怀对艺术的热爱,终能寻觅到新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