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上的几株三角梅,平日裏不声不响,昨天一早,竟悄悄地绽开了!红灿灿地爬满了外墙。我凝视着,不禁想起舒婷的诗:“是喧闹的飞瀑,披挂寂寞的石壁/最有限的营养,却献出了最丰富的自己/只要阳光常年有,春夏秋冬都是你的花期……”这首《日光岩下的三角梅》,和《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样,收录於中学课本,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
我曾好奇於舒婷如何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女诗人。她的青少年时光,经历了波折无数:到偏僻的闽西山村“插队”,好不容易返乡却因失去升学的机会,只能做一名日夜守护在流水线上的女工。但她不甘於命运的安排,在工余如饥似渴地偷偷阅读,聂鲁达、惠特曼,这些中外古今优秀的诗人,唤醒了她潜藏於心灵深处的诗情,让她在寂寞无望中把写诗作为人生的目标和理想,并努力地让这种力量焕发出无限生机,最终在新时代的黎明降临时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也曾在鼓浪屿上找寻过她的足迹。打听舒婷的家,岛上的居民都会自豪地为你指路。不知是不是巧合,那也是在一个春天,沿途的街巷,墙壁上开满了三角梅,彷彿在热烈地欢迎着每一个来鼓浪屿驻足的朋友。我暗暗思忖:这岛上的葳蕤草木、琴声涛声,以及开埠百年的沧桑,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艺术的养分,滋养了舒婷创作的时光。所以,舒婷的诗,在隽丽清新之中,始终有一种流淌的奔放厚重,让人在不同的时代,都能感受到那一份独具女性特色的家国情怀。
也真是巧,昨天是国际妇女节。在女诗人的字裏行间,看那平凡又坚韧的三角梅在绽放,心裏已然增添一份温暖、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