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 里/自由与安全/叶 歌

2020-03-27 04:24: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学术休假的音乐系美国白人同事X,去年八月与应邀到上海某高校访学的心理学家太太、两岁的儿子一起来到中国。今年一月中,太太生下八斤重的大胖闺女,中国岳父母来沪帮着照料。不料疫情爆发,上海进入非常时期。他们起初打算六月再回美。四个大人、两个孩子在同一公寓中憋了六周后,受不了了。一家四口於三月七日回美。不到一周,美国进入紧急状态。

  对比在两国的经历,X不吐不快,在NBC网站上发文,称“我在上海比在美国感觉更安全”。他写道:儘管上海人有时对防疫过分热衷,但疫情当头,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承认自己的“责任、虚弱和牵扯”,大家都意识到如果不牺牲部分个人权益,很多人都会死掉。防疫措施马上到位,居民一夜间改变生活习惯,网购能保障基本生活。

  而他们一家在芝加哥入境时,面对的是拥挤、混乱、草率。回家后自我隔离全看个人良心,靠快递无法生存。他最反感一场疫情似乎将美国人分成了两种:去过疫区、“应该负责的罪人”和无需改变、尽享自由的“无辜者”,而号称“模範少数民族”的亚裔很快沦为替罪羊。

  美国读者不都赞同他的立场。如果X住武汉而非上海,如果他太太不是华裔,如果他在中国住了六天而不是六个月,相信感受会有不同。但特定语境中的一家之言,恰恰证明经历决定观点,外人只凭臆测没有发言权。而为了集体利益,个人应该牺牲多少权利这个问题无论何时何地、谁人提出都会引发争议。这次新冠疫情在各国蔓延,正可以考量一下自由与安全之间怎样才能达到最佳平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