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江南曲痴子\刘 俊

2020-03-31 04:24: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年轻时,曾因刻苦治学、沉迷崑曲而得碧蕖馆主人傅惜华先生八字评语“读书用心,看戏痴迷”,乃自号“江南曲痴子”。海上篆刻大家钱君匋闻之,於一九六四年特治印一方相赠,此印阴文金体,古樸拙劲,很能体现吴新雷老师几十年来对崑曲的那份投入和痴迷。

  吴老师这个“江南曲痴子”对崑曲痴迷到什麼程度呢?举两个例子。一九八八年,苏州当地接续历史传统,在中秋节办虎丘曲会。吴老师虽然是研究崑曲的学者,但他对崑曲的沉迷并不限於“案头”,而是会唱曲能奏笛,因此他也以《玉簪记.琴挑》【懒画眉】“月明云淡露华浓”的曲目,报名参加这次曲会,期望在虎丘“月夜唱曲”,一展歌喉。不料当时虎丘晚上要关门,於是他被安排在“骄阳当空的中午十二点半”唱“月明云淡露华浓”,这令吴老师很是不甘,於是他在曲会结束之后,找机会仍留在虎丘,直到“月上柳梢,月魄生光”,他才独自重唱“月明云淡露华浓”,“圆了在虎丘中秋月下唱曲的美梦”。

  唱曲定要情景相符,研究则力求资料扎实。吴老师花十年功夫主编完成的《中国崑剧大辞典》,当年为了弄清那些民间崑曲团体,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不辞劳苦,远赴金华、温州、宁波、河北等地“田野调查”,搜集资料。那次去河北农村,寻访霸县耕读会和王莊子农民业余崑曲剧团的重要人物邱双民,他乘两块钱的农村长途公交车,住七块钱的客栈,访谈结束时,乡下回城的班车已无,吴老师只好商之村裏的个体运输户,用个小板櫈,坐在“一辆破旧的三轮小货车”上回到了城裏──那时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教授了。

  吴老师是五十年代南大“四老”之一陈中凡先生的研究生,当年他“搞戏曲史”还是陈先生建议的。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使吴老师和崑曲从此结缘,并热爱终身。他对崑曲的痴迷还有许多精彩故事,都在他的《我和崑曲有故事》中留下了记录──那是一位“江南曲痴子”写就的“一部当代崑曲活动的信史”。

  逢周二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