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书之妙道\把笔无定法 要使虚而宽\邓宝剑

2020-04-02 04:24: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刘墉书法

  在清代,有很多书家认为执笔要死死用力,而且将这种方法当作流传有序的笔法秘诀。段玉裁说这一执笔法源自二王,根据则是一段书林轶事:“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书,右军从旁掣其笔不得,谓此法也。”

  不过,早在宋代,苏轼就认为这则轶事和笔法无关。他说:“知书不在於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在苏轼看来,捏管用力并非笔法的要领,王羲之欣赏的是王献之专心习字的态度,而非用力握管的方法。苏轼认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自然是不会紧紧执笔的。

  即使在清代,用力执笔的方法流传渐广,也依然有书家对此不以为然。包世臣说:“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永叔所谓‘使指运而腕不知’,殆解此已。”

  刘墉曾对伊秉绶说:“指不死则画不活。其法置管於大指、食指、中指之尖,略以爪佐管外,使大指与食指作圆圈,即古龙睛之法也。”刘墉告知伊秉绶的这种执笔法,显然就是当时流行开来的手指死死用力的执笔法。不过,刘墉自己写字,手指却是灵活得很,“无论大小,其使笔如舞滚龙,左右盘辟,管随指转,转之甚者,管或坠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