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閒性閒情/悠游踏水书鹅池/李英豪

2020-04-10 04:23: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附图是殷商玉雕立鹅(高七点八公分,厚零点五公分),一九七六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是同时同地发现的三件珍稀玉鹅之一,造型、纹饰与琢法相同,大小不一;乃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存世玉鹅。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件玉鹅皆作站立状,是鹅开心时或繁殖期双双踏水面的美态,足见玉工观察力强。其趾下有榫,可作插嵌饰物或插入作器柄用。附图为三件玉鹅中唯一足间有一小圆孔者,可作固定或挂繫之用。通体纹饰独特,颈饰羽毛纹,翅饰翎纹;双鈎阴刻线如折铁,粗幼均匀有度,流鬯自然,古樸有力。此后,历朝遗下的玉鹅甚少;宋代偶有白玉所雕者,秀美典雅;反而那时辽、金玉珮饰以鹘捕鹅的题材较多,鹅的形态肖真度高,栩栩如生,但是善良的鹅永远属於被欺凌的牺牲者。汉代很少琢玉鹅;但东汉一块画像石,却罕有地以减地阳文与阴文线刻兼施,刻出“孔子见老子”的题材。孔子抱持一隻野鹅(一说为“雁”)作见面礼,以示友好和学术交流,互相尊重。无门户之见,意义深远。战国时代铜鎏金器和唐代三彩器,甚少以鹅作主题,尚存者外层多剥蚀或有不少缺裂。

  真正与鹅结缘的,首推晋代“书圣”王羲之。他爱鹅如命,久闻山阴道士养了一群绝顶好鹅,专程往看,心中爱慕不已,苦苦央求道士割爱。道士明言鹅不卖,但只要王羲之肯帮他书写道德经一遍,当会把这群鹅送赠给他。王羲之不假思索,一口答应,挥笔而就,欢天喜地提鹅回家,如获至宝。相传在绍兴蕺山戒珠寺前,有一鹅池,他专用作养鹅。日常他以观赏鹅儿悠游池水上为乐,细看牠们左摇右摆似蹒跚的有趣步姿。其书法用笔调畅流美而灵巧,体势在平衡中求开阖聚散,布白疏朗,正侧俯仰有态,飘逸俊爽,潇洒自然,转折穿插多变化,不少就是从细心体会鹅的游姿步韵,融会贯通於笔端,形成既生动又精炼的丰富遒美书体。

  晚清至廿世纪初,广东佛山石湾陶塑也有作鹅的造型,趣致可爱,神态活现。在下书房内放置了一双;看书看倦了,瞥见它们,就想及王羲之观鹅的乐趣。现代城市人只知烧鹅和滷水鹅味美,垂涎三尺;绝少有机会遇见乡郊的活鹅浮游和走动,又何来閒情与雅兴可以欣赏其婀娜多姿的美态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