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人与岁月/评委之心/凡 心

2020-05-29 04:28: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快“解封”了,也是时候打道回府了,有个文学奖会议在等着开。数年来应邀担任大小文学奖评委,大概是我还讲得出一点文学道道,或者还因说话比较公平,便总被一再邀请。自己也乐出其任,觉得也算是为社会、后辈做一点事。

  评委对文学作品都会有自己的评价倾向,一开始意见可能很不同,通过讨论缩窄了分歧,再用投票作最后定夺。评出的结果大致公平。

  评委必须有主见,也要尊重其他评委的见解,要从善如流,调整自己的观点。否则这奖也难以评下去。

  很多文学奖项都少不了是非,譬如有人怀疑有的评委寸步不让,是受人之讬甚或受人钱财──一些奖项的评委评语,是可以公开查阅的。

  谢天谢地,多年来没有人因评奖事宜骚扰过我,事前没找过我,没打过电话,也没遇到过说客。或许大家都尊重遊戏规则,但或许知道我不好说话,故也不敢一试。好极,乐得清静。

  不过在“阴谋论”大行其道的当下,总会有人怀疑评奖有可能会与贿赂有关。但就我参加过的若干届文学奖经历,过程还真是公平、民主的。

  自己曾是公平民主的文学奖制度受益者。得过的一些内地、台湾和香港的重要文学奖项,既没有送礼,也没有讬人情,有的甚至事先毫不知情。奖项令我从一个文学青年选择了吃文字饭的人生,也为我打下了在香港谋生的基础。但我与评委都素不相识,他们按程序按作品素质投下了一票。

  所以我至今不怀疑“是金子总会发光”一类老套的哲语。

  正是怀着对这种制度与评委的感恩之心,去做好每一届的文学奖评委,期望能像当年的评委般公正而具慧眼,在杂芜中发现有生命力的文学新芽,许以鼓励,许以他们能成长为文学乔木甚至是栋樑的愿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