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收藏夹与收藏家/胡一峰

2020-06-26 04:24: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打开网页或微信,最让人犯怵的选项是什麼?好像是“收藏夹”。每次上网浏览发现了有意思的文章或视频,总会赶紧“收藏”起来。如此做法,有时确为当时无法细读,有时却是不知该不该细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收起来再说罢。

  慢慢地,我的“藏品”越来越丰富,但真正仔细读过看过的很少。每一次点“收藏”,彷彿都在与自己签一份合同:在不远的某天,预定下赏阅藏品的时间。可悲的是,这份合同的履行很成问题,几乎次次都爽约。

  真鼓起勇气打开“收藏夹”时,就像打开了一个陈年累月缺乏整理的储物柜,腐朽之气扑面而来。琳琅满目的“藏品”,横陈於目前,却记不清当初是为何而藏,也提不起当下认真翻阅之兴趣,只好草草了事,任其继续堆积下去。

  网页“收藏夹”造就的网络“收藏家”,我想或许为数不少。缘由何在?板子当然不能打在网页设计者的身上。说到底,是因为我们对网络时代信息处理的方式还不够适应。

  譬如,当我走进图书馆“随便翻翻”时,逡巡於书架之间,找到想细读的书刊,便拿在手裏,攒得多了再抱起一摞,心满意足地回到座位上享用;目力和体力,包括闭馆的时间,乃至於管理员冷冷的目光扫过,无形中要求我克制贪欲,并提醒自己不要做出眼大肚小的醜恶行径。

  但是,网络阅读的环境下,不论是可获取的文章的数量,还是存储的空间,似乎都无穷无尽,至少网络作出了这样的许诺,让我得以乐此不疲地收藏。有的网页特意标明此文已被多少人“收藏”,诱导读者一起加入收藏家的行列,好比看到有人抢购,不去排个队,就没法过心理这道关。我想,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文化、伦理以及心理建设,大体都建立在有限的基础上,世界是有限的,人也是有限的。当这个世界呈现出无限的样貌,即便只是假象,也让我们面临考验。收藏还是不收藏,便在这场考验之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