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书之妙道/笔法不违实用/邓宝剑

2020-07-02 04:24: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毛笔从日常应用中告退,并不意味着书法家从此笼罩在笔法不古的宿命之中。今天的社会也为书法艺术带来了莫大的益处,那就是获取範本空前地方便。姑且不论现代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拍卖展示让人们看到大量的真迹,即使从複製品的品质与传播而论,今天也远胜往昔。

  古人複製书法经典,一是双鈎廓填,二是将墨迹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再製作拓本,这样的複製纯然依靠人工,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变形。至於辗转鈎摹、翻刻之本,变形的程度就更大了。自从照相影印技术出现以来,範本的传真程度和普及程度得到极大提高。近些年来,字帖出版的品质又大有进步,颜色更加逼真,放大本更能纤毫毕现。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高清的範本图像,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书法字典。

  一方面,书写在日常生活中渐行告退,另一方面,我们比古人更加方便地拥有书法的範本。那麼,今人运笔,究竟是从此变得中看不中用,还是能够深入前人的笔法传统,完全在於学书者自身的努力和领悟了。

  深入笔法传统,并不是执著於用毛笔写信、写文稿,而是从範本中体认前贤的书写方式并化入自己的笔下。将古帖临摹得维妙维肖,甚至脱开字帖亦能将古帖中的字形集於纸上,并不必然是习得了古法。唯有在自然行笔而不雕琢的情形下具备古人意态,方可说习得了古法。正因有了这样的衡量标準,模拟唐人未必就能写到唐人,模拟宋人也未必就能写到宋人。

  当代的书法家可以把战国秦汉简帛文字等各种前所未见的字形写到宣纸上,书迹材料的丰富带来了通古今之变的机遇。需要注意的是,把古代的书迹作为造型的素材,和得法於古代的书迹是不同的,区别就在於能否做到既古意盎然又便捷实用。以实用的标準衡量书法的笔法,看似用错了尺度,实则最能验出成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