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 里/新冠时期的人情/叶 歌

2020-07-10 04:24: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资深生物学家Steven Wiley感叹:一场新冠让他发现传说中独来独往的科学家渴求的却是同事们的陪伴。哪怕科学家个人能创造知识,也需要同行的验证、认可和运用,正如艺术家的作品需要受众的解读才有意义。他甚至说,视频会议只能让饥渴交加者苟延残喘,绝不能让人汲取营养,成长壮大。

  人是社会动物,对亲密关係的追求大概植根於我们的DNA中。原始社会中人类依靠群体力量才能与自然抗衡,在猛兽与灾害面前获得一线生机。哪怕如今科技发达,足以规避历史长河中已知的许多风险,一场疫病还是将我们打回原形,凸显了生之脆弱。乐观者说靠网络也能与他人保持紧密联繫,但“见屏如面”毕竟只是自我安慰。我们需要至爱亲朋的音容笑貌,言语体温,如同需要空气和水。

  然而他人能带来温暖和爱,也能带来病毒和传染。关於新冠疫情,即使最初源头、传播途径存在难以索解之处,共识是隔离能有效阻断传播。为切断传染,除了不时引发争议的“口罩令”,较易推行的是保持社交距离。疫情高发时,无论国内国外,各级政府颁布“居家令”,连外出购买必需品都规定次数,更别说与朋友、亲人见面了。情况趋缓后法令鬆弛,但还时常见到饭馆竖起防护玻璃罩,拥抱的正确姿势等小贴士。

  死亡如此容易,触摸的安慰如此遥远。疫情造成的心理创伤中,与恐惧同在并加深恐惧的大概是孤独。疫情过后,如果大家能更珍惜面对面的相互陪伴,而不是将人际交流都讬付於电子产品,就是坏事变好事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