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以梦为马/《香港故事》 别样温情/管 乐

2020-07-10 04:24: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故事》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这并非一本新书,去年十月就已出版,然而由於持续的暴乱,加之后来的疫情,直到不久前我才从主编闵捷老师手中拿到它。书裏收录的五十个故事,正是来自新华社香港分社於二○一八年创办的“香港故事”栏目。在这些精彩的故事中,既有如慈善家田家炳、商界传奇人物吕志和、双料影后惠英红这样的社会知名人士,也有如经营火龙果农莊十余年的晏富琴、锺情咏春拳的女大学生刘碧尧、有四十多年“写信佬”生涯的球叔这般市井生活的平凡人,他们的背后,折射的是世间冷暖与大时代裹挟下的人生变迁,诠释的皆是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狮子山精神”。

  对普通读者而言,读这本书可以发现“不一样的香港”。对我来说,它更像一部新闻採写範本。因为从事文化报道的缘故,我对这本书裏的故事并不感到陌生。每逢周日栏目发布稿件时,必在第一时间追看。我常常扪心自问:为什麼“香港故事”可以在市井百态中挖掘到这麼多“不一样”的题材,并且能够以每周一篇的频率推出,同时还保持住高水準?

  闵老师告诉我,栏目自开播起,每一期都坚持开策劃会,鼓励记者重新审视平日裏司空见惯的新闻资源,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题。比如,油麻地玉器市场裏“写信佬”球叔的新闻线索,就来自一位住在附近的同事的微信朋友圈;再如,“香港温情记忆:转角遇到报摊”“寻找香港街头巷尾的‘武侠味’”“24小时店:见证夜的香港”,等等,光看这些报道的标题,便可推测记者为选题深入社会角角落落寻找灵感所耗费的心力。

  事实上,《香港故事》的出版并非一个完结,现实中的栏目还在继续讲述这个繁华都市下的温情与樸实。我依然期待着,并希望自己不久也能书写出不一样的“香港故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