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微软宣布裁撤近八十名外包编辑,由AI编辑直接负责网站新闻抓取、排版和配图。没成想,AI上岗没几天,差点把饭碗砸了。TA在寻找配图时,竟把非裔歌手Leigh和阿拉伯裔歌手Jade给弄混了。
Jade和Leigh都是英国知名女团Little Mix的成员。Jade有四分之一埃及血统和四分之一也门血统,是阿拉伯裔混血儿;Leigh是团队中唯一的黑人女性。AI编辑在关於Jade的报道中错误地使用了Leigh的照片。
我从网上找到两位歌手的照片一看,长相果然有几分相似,但肤色差异十分明显。人类编辑纵然“脸盲”,断不会犯这等低级错误,反过来说,如真是人类所为,恐怕会让人产生种族歧视的联想。这也就难怪当事人委屈地质问:在只有四个人的乐队裏,正确区分两个不同肤色的女人,有那麼难麼?
不过,对於AI而言,这事儿还真不容易。AI编辑的世界是人类给予的大数据建立起来的,解决特定的问题十分高效,一旦超纲,就容易“翻车”。
“吃一堑,长一智”,这句老话,对於AI来说,是一种耿直的理解,针对特定的任务,获得特定的技能。比如,再碰到Jade和Leigh,AI就不会搞错了。但如果是类似的问题,依然可能犯错。
人类就不是这样。触类旁通,察言观色,观物取像,是诉诸直觉的智慧而不仅依靠推理的技能。人间的事,只可意会的多,可直言的少。我们无法像AI那样精準地计算来保证效益最大化,却能够捕捉事物刚刚萌发的一点微光,或隐而未显的蛛丝马迹,也善於从笑声中听出恶意,在哭泣裏体会欣喜。用上海话说,大概是“接翎子”“轧苗头”。这似乎是比确认眼神还高端的“人类技能”。
记得有个择业导师说过,找工作要找机器人无法取代的那种。但AI发展一日千里,什麼工作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呢?并不易回答。我想,真问题可能是:什麼工作较晚被机器人取代的。这应该就是那些需要“轧苗头”“接翎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