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想起了老井/胡一峰

2020-07-29 04:24: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天气一天比一天闷热,让我愈发怀念老家的井。那时住平房,矮墙以内是个院子,院子裏种了一棵大泡桐树,树下是一口井。树和井的年纪都长於我。井水比河水更凉,夏天走热了,用吊桶打上半桶水,冲一下腿脚,一下子就舒服了。井的好处当然不止於此。买了西瓜、香瓜或绿蜜瓜,用网兜子装好,繫牢,绑上长绳子,放到井裏浸泡着。晚上乘凉时再吃,冰爽无比。再有,煮了绿豆汤、银耳汤,用塑料瓶装好,同样沉到井下去,泡上半天,味道绝佳。

  有时,井裏也会有虫,大半是蚊子的幼虫,学名叫作孑孓,一伸一曲,在吊桶裏扭捏作态,老家人只唤牠做“翻跟头虫”,只要扔几条泥鳅到井裏去,一物降一物,用不了几日,自然清洁如常。我当时读的小人书裏,常有某人掉落一口井中,发现别有天地,最后竟走到了龙宫寻得许多宝贝的奇遇。这让我对井又多了一分遐思,但从不敢尝试。

  后来,有了自来水,井水就用得少了。再后来,买了冰箱,井也用得少了。从水井到冰箱,从凉风到风扇、空调,科技越是发展,外界给人的刺激好像越强,比如吃食,各种人工调料存在的意义在於强化味觉,甜的更甜,香的更香。走在路上,碰到糕点舖子开烤箱,几米甚至十几米外,蛋糕的甜香就扑鼻而来。舆论和文化也越发宣扬极端的故事和情感。

  好几年前,和一位电视编导聊到节目策劃。她说,一要有故事,二要有极端的故事。不论善良还是邪恶,是贫穷还是富裕,极端的就容易有收视。这应是经验之谈吧。这几年,网络成为刺激感的主要来源。而网络上传播的东西更趋极端,看看那些夺人目光的标题党便知道了。

  然而,我们真的需要生活在强刺激的环境裏吗?水果放进冰箱,比井裏冷得更快,也更冰,却不如井水冰镇过的爽口;就像关在空调冷风的房间裏,总不如大树底下摇着扇子享受凉风习习来得舒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