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业余话剧社昔日足迹/轻 羽

2020-07-29 04:24: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在千禧年初认识涂小蝶女士,当时她出任香港话剧团戏剧文学研究员,乃是本地剧坛首个同类的专业岗位。其工作主要是为剧团的演出提供文学参考资料,另亦为剧团筹办各类学术研讨会,藉此为舞台表演艺术增添史料和纪录。小蝶好学不倦,后来获得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颁发博士学位。

  我手上正捧读涂博士去年编著的研究书籍《重踏香港业余话剧社昔日足迹》。香港的舞台剧职业化之前,大部分演出团体都是业余性质,即是表演者及创作人本身都有其他专业,只是为了兴趣而在工余时间参与戏剧表演。涂博士的书籍名称并非泛指所有业余剧社,而是一九六○年由多位剧坛名宿共同创立的“香港业余话剧社”(下称“业余”)。该社由一九六一至一九七七年之间,首演舞台剧和广播剧分别为十六齣,另在电视演出舞台版戏剧共八十齣。“业余”的团员都有本身的工作,但是演出优秀而且叫好叫座,在当年剧坛可算是“明星剧团”。

  为什麼涂博士要为“业余”编著专文?也许这就是为了给予现代剧坛的戏剧工作者和观众一份启示。“业余”的成立目的有“五多”:多创作、改编和翻译优秀剧本;多演好戏;多发掘优秀演员;多培育话剧观众;多运用戏剧形式来为教育和社会事业服务。这五个目的其实就是以文化提升人文素质。

  “业余”各个演出不单具有可观性,而且都具备明确创作意念和目标。首演剧目是姚克教授编剧的《秦始皇帝》,其他著名演出包括反映社会时弊的《陋巷》和翻译剧《浪子回头》等。各演出都是言之有物,发人深省。这些年来,香港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若能多些像“业余”的优质和具深意的演出,或许可令戏剧工作者和观众得益更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