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一位收藏家出示一件“北宋官窰”粉青瓷瓶给我们观赏,他素来珍同拱璧。大家细心鉴别之后,证实应属晚清仿品。作伪者可能无真品作蓝本,仅仿其大概,以致造型与比例殊不协调,显得粗率,并无深入钻研;其釉色失透泛浮光,色调也不对劲(因釉藥与烧製技术截然不同),有些部位甚至呈乳浊状;全器开片纹十分呆板,放大镜下留藏“抹草灰”的造假痕迹。须知北宋官办专窰在造型、用釉和烧製温度与程序等各方面,全部有严格的规管,一丝不苟,一滴不漏。由於给皇帝欣赏和宫廷皇室人士使用,所以用土精练,窰工技术高超,经验老道。监製进御的官窰,“千中选十,百中选一”,稍有异样和不合规格者,均遭淘汰。
附图是北宋官窰珍罕真品,属造型独特和具时代风格的粉青色三登方壶(高十一点四公分),形如三层宝塔。其釉色细润莹澈,施釉较肥厚,圈足部分满釉。粉青,是石灰碱釉的一种,以铁的氧化物作主要呈色剂;作法是生坯挂釉,入窰后经高温还原焰烧成,故釉色粉青淡雅,好比上等青玉般温润柔美。釉面开片较多,纵横交错,与宋代极稀的汝窰及紫口铁足的哥窰所呈的纹片有别。其瓷胎土略呈香灰色,胎较汝窰器厚,釉的色层也不尽相同。器底内有细小支钉,且多靠足墙内侧,因採用支烧而非垫烧法。
北宋官窰和宋传世哥窰一样,迄今尚未找到生产的窰址,成为疑点不少的古瓷悬案,专家意见分歧。南宋閒居忆旧的愿文荐,在《负暄杂录》中记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窰烧造,名曰官窰。”那麼,烧造时段应为宋徽宗政和至宣和十五年间(即公元一一一一年至一一二五年)。传说中的这个汴京(今开封)官窰,历来考古学家也遍找无踪;估计因黄河屡次氾滥,宋汴京遗址早已深埋河床六公尺深处,难以发掘。另有一说指汴京官窰即汝窰,乃根据明代曹明仲《格古要论》谓:“色好者与汝窰相类。”但“相类”并不同“相等”。也有专家认为是宋帝在汴京另设新窰,任用不少汝窰杰出的窰工,吸纳了很多汝窰精品烧製的技术,故如一脉相承。众说纷纭,成为历来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