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大川集/疫情集体记忆/利 贞

2020-08-03 04:24: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家工作,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餐时间,出去买外卖回家吃的路上,突然发现身边陌生的路人,似乎都有共同的形象──

  没有精緻妆容,只有被口罩遮住大半的素颜和随意紮起的头髮;没有西装革履,只有宽鬆居家的T恤短裤;没有脚步匆匆,只有拖鞋的自在慵懒;手上提着的,不是公文袋,而是一袋外卖。

  就如同现在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喇叭裤,就会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样,或许多年之后,在银幕上看到这样一个“口罩+T恤+短裤+拖鞋+外卖”的形象,我们就会立刻明白故事的背景是二○二○年的疫情期间。前所未有的超长时间在家工作,前所未有的堂食禁令,前所未有的疫情,共同改变了香港人这段时间的生活,“被改变”的共同经历外化在穿着之上,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共同形象,而内化在心中,就成了我们的集体记忆。

  有什麼还能算得上疫情期间香港人的集体记忆呢?疫情初期口罩紧缺,四周排队攞筹“扑口罩”;跟风抢米抢厕纸,超市很快补满货架,谣言不攻自破;每个人背包旁都挂着的要麼蓝色要麼粉红色的搓手液;手续简单得难以置信,合资格香港居民人人有份的一万蚊;突然被普及,下到幼稚园学生,上到七十岁老人都要努力学习的视频会议软件;一推再推直到最后直接放假的复课日期;背靠维港美景,许冠杰郭富城陈奕迅的Live音乐会……

  疫情一波接一波,大家渐渐也不指望它会自然消亡,只是採取防守措施,为疫苗的研製争取时间。虽然不知道具体时间是哪天,但我可以想像到公布疫苗成功研製的那一天,一定是普天同庆的日子。那一天起,我们终於可以告别口罩与外卖,告别战战兢兢与小心翼翼……那一天,也一定是这段集体记忆中最闪光的一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