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书之妙道\晋唐笔法的变异(下)\邓宝剑

2020-08-06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赵孟頫名帖《秋兴赋》

  晋人单鈎撚管而导致笔管的旋转与起倒,笔毫的多个侧面接触纸张,笔毫与纸张的角度也不断变化,点画的粗细自然随之变化。

  晋、唐人的书迹成为后世的学书範本,然而执笔、运笔的方式已经有所不同,后人只能不停地提按毛笔,才能追摹法帖中变化多端的点画形态。由於撚转告退而提按盛行,笔尖在点画内部劃过的轨迹变得简单了,所以点画的弹性减弱了。不过,后世的书家通过提按表现点画内部的粗细对比,又通过增强下按的力度、笔毫与纸张的摩擦力来表现点画的力感,明清时期生宣纸、羊毫笔的流行为这样的笔法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别开生面。

  如果拿赵孟頫的楷行草书墨迹与晋、唐法书做一对比,便可看到不同时代的笔法特征。晋、唐点画圆足,充满弹性,而常有不稳之趣;在同类的纸张上,元、明的点画形态比起晋、唐来较为简单,而又常常更为沉稳。

  赵孟頫一生以追摹晋、唐为务,不过他是以新的执运方式来求取古法的。结果是,旧有的点画形态与新的执运方法最大程度地化合在一起,晋、唐的点画质感在他的笔下有相当程度的保留,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变迁,其失处恰恰是其得处。从晋、唐古法着眼,赵孟頫有不能尽致处,而他以高度稳定、如精金美玉一般的用笔,又树立了适应新的器用环境的新範本。

逢周四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