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以梦为马/文艺副刊的革新/管 乐

2020-08-07 04:24: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流量挂帅的当下,一份报纸的文艺副刊该如何革新才能在新媒体时代拥有立足之地?这是近一段时间在着手改革传统副刊品牌“大公园”“小公园”时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这些天翻读前辈报人徐铸成的著作《报海旧闻》,其中忆及老友何心冷主持“小公园”的轶事,多少让我有些拨云见日之感。

  我们谈论《大公报》副刊历史时,很容易忽略何心冷。事实上,作为“小公园”的创刊编辑,正是他的辛勤耕耘与倾力探索,提升了这个新版块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使之逐渐能与新闻版面比肩。

  在一九二八年元旦的发刊词《我们的公园》中,何心冷写道:“只要能使大家安安静静地领略一些自然的趣味,不求其他。有花随你玩赏;有鸟伴你歌唱;有高高的天空,任你长啸;有密密的浓荫,任你狂哭。”可见,“小公园”的设立初衷便是有趣味。

  如何做到既有趣又避免落入只供人茶余酒后消閒遣兴的俗套呢?这位经验丰富的副刊编辑进行了不少在当时看来颇属大胆的举措,比如:设立讽喻专栏,连载文学作品,甚至包括普及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等“冷知识”,以及刊登纯粹搞笑的笑话漫画,这些五花八门的内容加之灵活的版式,读来不仅饶有趣味,还能对生活起到切实的指导之用。

  徐铸成在回忆文章裏这样评价何心冷主编的“小公园”:“活泼多样,虽不是文艺气息很浓的,但也远比上海报的《快活林》等的格调为高,兼收并蓄,受到中等程度读者的广泛欢迎。”这些其实都基於何心冷对读者阅读喜好的熟稔於心。

  回看历史,并非仅是艳羨过去的岁月,更是为了关注当前,通过反思,希望能为未来寻找光亮。老一辈报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副刊题材不能仅限於风花雪月,针砭时弊、月旦人物的传统还得继续,而体裁也可以变着法子多样化。只有百花齐放,才能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