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笔记新说/“杜拾遗”竟变“杜十姨”\陆布衣

2020-09-17 04:24: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明代江盈科《谈丛》之《名实》记着,汉代南阳太守召信臣、杜诗,相继在地方为政,都留下了不凡的业绩和功德,被人称为“召父”、“杜母”,也就是父母官的意思吧。到后代,百姓立祠纪念,为他们各塑了一座像,左边的召公,穿着宽大的官袍,戴着大大的官帽,双手拿着上朝用的笏板;右边的杜母,披着色彩鲜艳的衣服,衣服上繡有翠鸟尾上的长羽,身上还有摇曳的玉珮,头上插着玉簪。立祠的人说:这是召父,那是杜母。还特别强调,他们的事,史书上都写着呢。

  襄阳府至荆州府一带,先是有两座祠,分别纪念伍相国(伍子胥)和杜拾遗(杜甫),一个表彰孝行,一个表彰文采。后来,杜庙坏,伍庙存,当地百姓互相商量说:伍相公、杜十姨,原本就应该合起来纪念,现在杜庙既然已经坏了,我们何不在伍相公身旁再塑一个十姨的像呢?於是,他们就在伍子胥像的旁边塑了一个女像杜十姨。

  这是典型的以讹传讹。先说两位南阳太守。召信臣,汉元帝时任南阳太守,南阳的吏民讚其为“召父”。杜诗,光武帝时的侍御史,也曾任南阳太守,被南阳吏民讚为“杜母”。

  时间一长,“召父”和“杜母”就成了一对,至少将他们的性别弄反。如果说杜诗成“杜母”还情有可原,“杜拾遗”成“杜十姨”却真是荒唐透顶,杜子美不仅变了性,还成了伍夫人。

  杜甫变性为阿姨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官职。安史之乱时,他和太子李亨一起逃到凤翔,唐肃宗封他做过左拾遗,七八品的小官,看看皇帝有没有决策失误。

  以讹传讹的现象,历史上颇多,有的时候,传着传着,真相已经被严重湮没,而假相却以事实的样子,一直存在於人们的脑海中,以至真相大白时,人们还感觉十分彆扭。

1164334351@qq.com

逢周二、四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