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疫下新常态\轻 羽

2020-09-28 04:24: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不是运动型男士,年轻时只爱读小说、看电影、进剧场,鲜有定期进行任何运动。直到孩子多年前出世之后,我忽然醒悟: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我怎样陪他玩耍?於是,我陪同儿子游泳、踏单车、打球,让他身心发展,我亦可以强身健体。倘若自己有时间,我便会自行去跑步。说是跑步,实际应是缓步跑,在运动场的跑道上每圈是四百米,跑十二个圈便大约五公里。我没奢望可以参与马拉松,但是跑五K还是绰绰有余。

  疫情之下,运动场停止开放了一段日子,我只能间歇地在运动场周边的行人道跑步,可是道上不平坦,容易造成身体损伤;为了避开路人只能断续地跑动,不好计算路程,较容易放弃。终於等到第三波疫情稳定下来,运动场可以重开,我便急不及待进场跑步。一圈、两圈、三圈……五个圈已经气喘如牛,只能跑毕两公里便退场。

  村上春树在散文集《关於跑步,我说的其实是……》藉跑步说人生,那是丰富而有趣的比喻。但我觉得跑步是有目标地朝着终点进发,能够最先到埗便赢得冠军;生命却是难以预期,有时以为即将到达终点,柳暗花明却又有新的际遇。因此,坚持就是胜利,我现在的状态能够跑完两公里,便不会眷恋多年前可以完成五公里的“个人佳绩”。

  对於近来出现的词彙“新常态”(New Normal),我是这样理解的:戴口罩不单是保持个人衞生,也是对整体社会的负责任表现;在食肆或电影院隔行或隔位而坐,亦是避免互相感染的最佳方法。以往香港的商业及生活环境实在太拥挤了,现在餐厅或影院的顾客减少了,令人更加舒适自在。即使财政收入减少一些,但是长远下来更加安全,这种“新常态”只会为社会带来更大得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