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负暄集/《世纪筑迹》\赵 阳

2020-10-26 04:24: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去年到现在,IFC商场的中庭,许久没有一定规模的展览了。记得刚来香港的那几年,那裏的展览活动不但频度高,而且颇有艺术水準。疫情以来,时不时传来有确诊者到访IFC,所以,去购物的欲望也低到底,一个月也去不上一次,即便是从香港站搭港铁,也是匆匆忙忙,不愿逗留。可《世纪筑迹》的开展,竟让我一连三天利用午休的时间前去光顾。

  由香港建造商会主办的这个展览,讲述了香港开埠百多年来,由小小的维多利亚城,如何在建造商与建筑工人的努力下,变成今日国际大都会的模样。商场的中庭,面积自是极有限,但布展颇具匠心:

  展区的外围,用四块展板,详尽地介绍了香港建造业发展的基本历程,其中“公营房屋项目”用宝贵的史料图片生动体现了“住”这一民生问题对香港社会的深刻影响;展区的中央,是各种与香港建造业有关的老物件,如十九世纪的鲁班画像、不同年代的鲁班尺、百年测量仪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工程粮单等,看到这些,我的内心感受到这偌大的城市,一凿一斧地修筑,凝聚着时光的分量;展区最宏大的部分,当属一幅名为“点石成今”的建筑业百年生态图,这是本地年轻艺术家根据百多张新旧照片,从城市变化、建造业技术演进、建筑物改变等角度,设计出的水彩画及动画。从这幅长十二米、高两米半的巨型图画中,我不但看到了手工石艺到今日建筑科技的演变,更能看到高科技的发展,对城市未来建筑的潜在影响。

  展览在出口处的醒目位置放置了鲁班雕像。我在此处打卡时,心裏却无端地想到了沙中线。本应於今年通车的沙中线由於建筑质量的各种问题推迟到明年或后年。倘若施工者心中有这样一尊雕像,时刻敬畏,或许,沙中线早就开始造福港人了吧。

逢周一、三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