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閒性閒情/玉剑珌上的穀粒\李英豪

2020-11-27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友人拿出一件家传高古玉器,坦言既不知其名称,也不明其用途。那件汉代遗物,与附图战国时代晚期琢製的形制相同,正确名称为剑珌,亦名剑㻫。古玉有一定的形制,并非像现今坊间一些伪品般任意而为、或胡乱模仿和改动。汉代有所谓“玉具剑”(见《汉书.匈奴传》),乃继承春秋战国才兴起“以玉饰剑”的风习;分别在剑柄和剑鞘四个不同的部位,镶上四块形状不同的美玉。古代佩剑都作斜式,自上而下,安置剑柄顶端的圆扁形饰玉,统称剑首。嵌固剑柄与剑身之间以便於捧握的饰玉,叫作剑琫或剑格,古称为镡。镶附於剑鞘外面中间近上端处、用以繫剑而勒於带间的饰玉,称为璏,亦名璲或卫,原意是保卫剑鞘。装缀在剑鞘末端的,就统称剑珌,其外形与剑鞘末端的轮廓互相脗合。汉代镶齐这四种饰玉的“玉具剑”,并不作上阵打仗之用,正如张尉所说,仅属一种仪仗器,显示佩带者崇高尊贵的非凡地位与身份;其死后亦会作为随葬品。后来的盗墓者,大多取走饰玉,却留下古剑。曾见坊间清末民初时仿造的伪品,四种饰玉可说是东拼西凑;玉质和琢法迥异,几乎皆经“老提油”方法人工提色,镶在一把晚清旧剑上(铸製法与形制和汉代者截然不同),不伦不类。明眼人一瞥便知作假。

  战国时代和两汉的真古玉剑珌,所琢纹饰和其他三种剑饰玉一样,十分严格。战国以穀纹、山形纹(勾连纹)和云矩纹(或勾云纹)为主,偶有云雷纹和涡纹。到汉代,除了穀纹和各种云纹外,常雕琢蟠螭纹或兽面纹,偶有龙凤纹。战国玉珌的穀纹,排列紧密,十分规整(如附图)。中原地区素来以务农为生,故玉珌上的穀纹,是有其内涵与寓意,每颗似漩涡凸起的穀粒,皆像刚刚发芽的穀种,以示丰盛。那时已懂得用金属薄壁管钻,表面能够琢磨出具“闪烁效果”的玻璃光泽,增强明暗对比性;而且摸下去时,穀纹有“扎手”的特强感觉,每颗的边缘也有些凸起的边线。汉代玉珌穀纹,穀粒相对地较小而圆,凸起较高;排列虽较稀疏,但同样严谨有度。近代仿品,均无上述时代特征,粗製滥造;穀粒大小与疏密不一,歪斜或平滑不“扎手”,更乏“闪烁效果”。

逢周五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