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十八弯/怀念马拉当拿\关 尔

2020-12-01 04:24: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马拉当拿的骤然逝去,着实让人猝不及防。他是複杂的“球王”,又是单纯的野小子,就连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方式,都这麼特立独行,不同凡响。

  这一齣英雄史诗剧,再也看不到续集了。噩耗传来,社交平台一片哀伤。坦白讲,我不是球迷,或者说只是一个在世界盃期间才熬夜看球的“伪球迷”,但对球迷们此时的心情却感同身受。

  正如喜欢诗歌的总对海子念念不忘,喜欢摇滚的将黄家驹视若“信仰”,喜欢武侠小说的,觉得金庸之后再无江湖。我们对於马拉当拿之骤逝唏嘘不已,是难以割捨那些可以肆无忌惮、挥洒激情的旧时光。

  有人说,所谓诗与远方,都是虚幻的,缥缈的,无用的;但那个无用的年代,却总是让人心生嚮往。那个时候,文学回归人性,确立自我,当中有家国情怀的咏叹,也有普世价值的探讨。神州大地遍野诗人,有的丰富而细腻,“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有的矛盾而敏感,“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有的浪漫而灵性,“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餵马、劈柴,周遊世界”。

  那个时候,北京工体舞台上《一无所有》的一声嘶吼,人们发现,音乐原来可以充满现实批判和社会启蒙,在大时代感与东方美学的结合中,可以听到思维的高度、心灵的深度、视野的广度和创作者的态度。

  而今,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反抒情、反崇高成了潮流,人们惰於读诗歌,羞於谈理想;“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所以我们依依难捨马拉当拿的骤然离去,因为他的脚下有英勇无畏,自由不羁;他在球场上激情狂飙,叱咤风云;他将个性演绎得淋漓尽致,就像切格瓦拉、约翰连侬一样,代表着我们心心念念的理想主义。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在这个浮躁而喧嚣的时代,实用主义被奉为圭臬,诗歌、摇滚、足球或许早已沦为无用之事。殊不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依然需要仰望星空,放飞自我,寻找诗意的栖息。

  谨以此缅怀简单、纯粹的“老马”。

逢周二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