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湾区听雨/魔幻的楼市\黎 园

2020-12-03 04:24: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上周,深圳楼市上演魔幻场景,万人摇号购买一新楼盘,一千一百余套售价一千多万至三千万元(人民币,下同)不等的房屋,开盘仅十三小时就全部售罄。千万级别的入门券,不是谁想买就能买,入门先从摇号开始。

  在这次购房盛宴中,出现了“万人抢购”、“众筹打新”、“代持炒房”等新概念,有网友戏称,深圳楼市成了全国炒房客的“圣地”。

  今年四月以来,深圳楼市率先走出疫情阴影,在全国走出一波独立上涨行情,更被媒体曝出要收一百万茶水费才能内购到房子,深圳的平均房价已达到每平方米七万多元,最高房价每平方米出现超过二十多万元的情况。舆论发酵下,深圳政府果断出手,出台了被看作是全国最严厉调控政策,但调控作用面对年底爆发的“抢房”热潮显得有点尴尬,於是质疑声便有了。

  如果把全国各个城市比作一个班级的成员,深圳无疑是优等生的行列,特别是今年建立特区四十周年,深圳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未来担负的使命,令其一时成为国家的宠儿,风头无两。但是,如果把深圳的房价摊开与全国对比,深圳定被比作“差等生”。

  当下,国家反覆强调“房住不炒”,特别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範区的起步时期,深圳楼市的疯狂并非好事。

  深圳的高房价原因被梳理出来很多:土地少、地价高、供不应求、高收入群多、宜居城市、临近香港、示範区效应。

  深圳房价不仅让个人难以承受,企业同样深受其扰,已经传出高房价吓走人才和企业的现象。大湾区内地九城市中,深圳本应成为港人大湾区生活就业的首选城市,但是调查称相当一部分港人畏惧於深圳的房价而选择惠州东莞等城市。

  房价影响城市竞争力,稳房价是长期逻辑,不可以太烫。如何让房价回归买得起状态,是政府应切实思考的难题。据称,迎头痛击高房价的利剑已经準备好,希望魔幻剧变成理性剧。

逢周四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