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大川集/“流调”中的顽强\利 贞

2021-01-07 04:24: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最近,北京几位新冠肺炎确诊者的“流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网上引起热议。这些“流调”并不涉及任何敏感的个人信息,但在广大网民眼中,原本作用是追溯疫情、便於排查密切接触者行踪轨迹的“流调”,却折射出无数大城市中小人物努力拚搏的身影。

  其中一位确诊者三十一岁,是来自河北的“北漂”。从确诊往前推的十四天中,他只给自己放了一天的假。白天一份正职下班之后,他在路上随便吃点东西,就要匆匆赶到医院照顾生病住院的妻子,然后晚上到物流公司兼职到深夜。另一位三十二岁的女性,是同样来自河北的“北漂”。她白天上班,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到物流公司兼职。还有一位三十四岁的年轻父亲,除了白天上班,周末送孩子去补习之外,他把每天晚上的时间全部用来自修,準备参加研究生考试……

  这些“流调”因真实而动人,因感同身受而引发共情。有网民说他们“辛酸”,他们的确生活不易,但我却更欣赏他们身上的“顽强”。这些普通人没有显赫的家世,不能靠“父幹”,不少也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但他们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是选择脚踏实地,去兼职、去学习,把当下可以用来休閒的时间换成自己未来甚至下一代更好生活的基础。我想,在内地高效专业的医疗团队治疗之下,他们定会用同样顽强的精神战胜新冠病毒,而他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或许北京“流调”中的辛酸与顽强,更像祖辈父辈们的香港。他们往往一个人打着几份工,他们或许读的书少,但并不会抱怨“政府支援不足”、“向上流动的机会不足”,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头家,为自己、为我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而如今的香港,看看确诊者的路径——“打边炉群组”、“KTV群组”、“跳舞群组”……

逢周一、三、四、五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