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童眼观世/“两头婚”与“两头昏”\梁 戴

2021-01-07 04:24: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看到江浙地区一个崭新的婚姻形式兴起,“两头婚”常见於独生子女家庭,夫妻双方以自由恋爱方式结婚,但婚后夫妻两头走,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属於女招男入赘。为了承继两边的家业,一般会生两个孩子,分别跟两边父母姓,双方的父母都是“爷爷奶奶”,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

  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父系”、“母系”社会,不是男尊女卑,就是女尊男卑,但现代社会两性趋於平等。然而中国传统,只有“养儿防老”,没有“养女防老”的观念,除了入赘,婚后只有“出嫁从夫”。因此“两头婚”就成为一个现实可行的选择。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赵春兰分析“两头婚”有几大特点:1、“男不叫娶,女不叫嫁”,两边都没有聘礼上的往来。2、生两个孩子基本上是一个硬性的标準,因为两边都需要延续子嗣。3、孩子的姓氏需要相互商量,分别跟父母姓。4、两边住,不是单指住男方家或者是住女方家,而是两边都兼顾。

  内地有大量独生子女,女性即使婚后也要负上照顾父母的责任,这种新形式可以兼顾两个家庭利益、兼顾两边父母,体现两性平等,不失是一个可行的选择。理想的状态是,双方长辈可以陪伴子孙,不必担心女儿出嫁后,成为孤独老人,孩子同时享有父母和长辈的爱,夫妻双方也各自履行自己的责任。

  但在实行过程中,也要避免因为“偏心”出现摩擦,“两头婚”变成“两头昏”。如何平衡分配两头住的时间呢?这很考验两夫妻的智慧,以免有一方觉得受冷落。子女不同姓,意味亲兄弟姊妹的基因虽然一样,却有不同姓氏,这会否影响他们的关係呢?需要很好地疏导。有些已实行“两头婚”的夫妇,发现长辈对跟自己同姓的孙子特别疼惜,对不同姓者却有意无意冷淡些,这对於儿童心理,始终会造成一定影响。

逢周二、四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