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竹门日语/回忆断捨离(下)\简嘉明

2021-01-11 04:24: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留家抗疫的日子“断捨离”,不经不觉超过一年。虽然不是每分每秒也在执拾,却仍从劳动中获得点点感悟,值得分享记录。

  将家中物品逐件翻出来审视、弃留、清洁、归类、收纳,其实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不在乎掉了多少东西,也不是要清空所有不常用的家品,而是透过一次实际行动去检视拥有的物资,将数量超出所需、不合用和不想保留的,转送或捐赠给有需要的人,达到善用资源与循环再用的目的。我习惯将捨弃的物品分类包好,再送到志愿机构收集站。物品捐赠前,会稍作清洁,试试功能是否正常,因为就算全新的东西,放久了也可能失效。如原子笔不出墨、球鞋底部裂开、小型家电不运作,那就不要捐了,物资收集站不是给倾倒垃圾的地方,不要再加重志愿机构人员处理废物的工作负担。去年十二月,某夜温度急降至十度以下,有数间食肆将店面作为临时寒衣收集站,让低收入人士进内选择合用的禦寒物资。刚好在“断捨离”冬天衣物的我看到消息,也想起有朋友和电视节目也推介过该机构,於是立刻将家裏“断捨”的禦寒物品分类包好,然后放进大纸箱中,再僱速递员送运。纵然疫情期间无法到现场帮忙,但总算响应了呼籲,达到了我“断捨离”的目的。

  不要为掉而掉,那是强迫症状,不是“断捨离”的修为。有纪念价值、仍喜欢的、还可用的,不想掉就好好收纳吧,没情感地“断捨离”后的空虚和悔意反会令整件事情变质又变糟。宠物绝不能掉,如果无缘无故厌弃生命,那主人不如乾脆自己走进堆填区好了。

  最难丢掉的是什麼?其实一切身外物,要放下也没人阻止得了。执拾过程中好好完成分类,整整齐齐地归纳摆放,已功德无量。我们不是活在寺庙的高僧,不必强求达到本来无一物,无处有尘埃的境界。笔者觉得最难掉的不是实物,而是“回忆”,因为它们无色无相,也不知藏在脑海中什麼地方。矛盾是人活到某个年纪,总有不少回忆想“断捨离”,可是现今医学仍未有稳妥精準的技术帮人处理脑部的讯息,唯有靠自己的意志好好收纳,应记则记,可忘就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