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新填地街”轻 羽

2021-01-25 04:24: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街道名称可以发现城市历史和发展。美国不少州份的街道都以数目字命名,例如纽约第四十二街,乃是剧场集中地,因此成为现代音乐剧的代名词。但是成行成列的街道全部顺序编排,虽说井然有序,但却显得呆板,欠缺特色和背景。香港开埠初期以英籍港督的名字命名街道,例如砵典乍街,充满殖民地色彩,但另外亦有大量与内地相关的街道,例如广东道、上海街,足以证明香港与祖国地理关连。

  最近因应新冠肺炎疫情而热烘烘的新填地街,在我的童年时代已经存在,但其实是更早时期填海而来的区域。该区每一幢旧楼宇都有自己的独立编号,有别於现时每个屋苑在一个街道编号内包含多幢座数。十岁之前,我住在广东道九九二号五楼其中一个板间房,距离新填地街不远。记忆中,晚饭后我与邻居的同龄孩子跑出户外,附近已经是海边及施工地盘。我们在岸边追逐玩耍,甚至拿起地上的小石头互相抛掷。有一次我给别人用小石掷破头颅,妈妈要将我送院医治。那是六十年代的生活琐事。

  旧式唐楼群就是一个小社区,居民全都是劳动阶层,左邻右舍,互相照应。有时我妈妈要工作而未能带我上学,我便跟着邻居的婶婶及其孩子一起出门,直至晚上也在邻家吃饭,甚是平常。这种生活模式,在现今“各家自扫门前垃圾”的香港社会,已不复再。

  第四波疫情仍未平息,新填地街周边的楼宇引发传播链,我才知道该区现已成为居港尼泊尔人的新社区。虽说他们在香港属於少数族裔,经济条件所限只可聚居於旧式唐楼,但是他们同样是香港居民,没有人愿意或故意感染新冠肺炎。这时候,我又想起许冠杰的名曲《同舟共济》:“既决意留在这条船,齐齐令它不遭破损,困境挑战,奋勇地面对,令到这条船,永不翻转。”

逢周一、二、三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