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园/最少管用\蓬山

2021-01-27 04:24: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周,上海市在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时,只公布其活动轨迹与区域,而不再披露其年龄、性别等个人资讯。这一做法,赢得了一致的点讚叫好。随后迅速被北京“抄作业”,又複製到其他省份。

  想来也是,之所以公布确诊病例资讯,目的只是为了提醒有过相同行程、到过相同场所,或有类似出行计劃的人士,及时採取应对措施,进行防範,防止传染範围扩大。至於年龄、性别,实在并非必要。

  此前,一些地方披露确诊者病例资讯后,令其遭遇了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让本是受害者的感染者,又遭遇“次生灾害”,被某些不负责任的“吃瓜”者打上负面标籤,其伤害程度甚至更大过病毒本身。

  依靠强有力的网格化筛查,加上公众的积极配合,内地构建起了全球一流的疫情防控体系。为了共同抗疫,民众让渡部分隐私权,这是特殊情况下的牺牲与付出。正因此,管理者对於个人隐私更应该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与保护,坚持“最少管用”原则,以防疫必需为底线,将其他与防疫无关的隐私资讯都“还给”个人。上海的做法开了一个好头,“治大国若烹小鲜”,疫情防控也要繡花功夫,细緻入微。

  这又牵扯出另一个话题。手机APP过度收集、违规使用个人资讯的现象,不少人苦之久矣。不仅强制索取地理定位、手机通讯录、通话纪录、相机、麦克风、相簿等许可权,有的还涉及个人财产、生物识别等。流量时代,获客是第一位的。这正是商家千方百计侵蚀用户隐私的“小算盘”。而且这还衍生出了倒卖个人资讯的“黑产”,为电信诈骗、网络黑客攻击大开方便之门。对於APP的监管,也应本着“最少管用”原则,来一次大清扫,并设门槛,堵漏洞,挡住“偷窥”的眼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