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香港作家,一般人马上就会想到金庸、梁羽生、刘以鬯、西西、也斯、李碧华、陶然、葛亮、黄碧云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如果我说香港作家中还有一位诗人秦岭雪,可能有人会问:秦岭雪是谁?
秦岭雪就是李大洲,福建南安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来港,属於“南来作家”。因了家学渊源,秦岭雪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情有独锺──笔名“秦岭雪”即源自韩愈的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青年秦岭雪热爱传统诗歌,不但歌之吟之,而且开手创作,二十多岁时感於友人傅毅与女友林蓓蕾的爱情故事,有七古长诗《蓓蕾引》问世。在诗中,秦岭雪既热情歌颂了傅林爱情的美好──两人共吟一行诗,君肩蕾肩曾相并;也感叹人间至爱的不易──君情何深言何迟,父母许婚三日前。该诗一出,即在民间流传,声名远播,有“天才的不朽长篇”之誉。
秦岭雪到港后在前辈作家的鼓励下,开始写新诗,已出诗集《流星群》、《明月无声》、《情纵红尘》。他的新诗,以古典打底,展现代之姿。“曾在乡间小路/踏碎一片银霜 今夜/同一缕月光/照亮邻近的村莊/也无声地/落在你的唇上 而我的心/早涨满圆月的辉煌/那翩翩玉树/那飘飘霓裳/在贴近的瞬间/已烙成铜像”,这首《明月无声》写的是现代人的柔情,却镶嵌着李白的情思和白居易的激情──难怪有人把秦岭雪的新诗称为“现代绝句”。
自新诗出现以来,诗人分成两个群体:旧体诗人和新诗人。许多新诗人不屑也不能写旧体诗,而大部分旧体诗人蔑视新诗却也不会写新诗,兼擅新旧两体的诗人,如果说民国时代尚不乏其人,那麼到了后来,这样的诗人却日渐稀少,能把新旧两体的诗都写得好的,就更是凤毛麟角──这既关乎学养,也与才情有关,更与诗人观念相关:新诗和旧体诗,该相互对立还是该彼此相容?诗人可否追求兼擅?
香港诗人秦岭雪,已经用他的创作实践,回答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