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任何事情都可以让人学到知识,一些表面简单的事物,更能从浅入深,无限延伸。
上月底,国家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於线上演讲,题目是“新时代的中美关係”。这个複杂的政治议题确实不易解决,但是乐部长引用了英文字母四个R来说明重点,简易明白。那是:Respect(互相尊重)、Reversal(拨乱反正)、Renewal(重开合作)、Responsibility(责任担当)。
这令我想起年轻时学习编剧的基本技巧。老师教导以四个W来构思剧本大纲和故事主线。那就是:Who(人物)、Where(地点)、When(时间)和What(什麼)。若将这四个W运用在作文习题,各自可以构成简单句子。如能将它们连结整合,便可以编成一个丰富和可观的故事,引人入胜,寓意深邃。
“人物”是叙事式戏剧的轴心,叙述一位独特而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人生旅途上遇到不同的波折及衝击,惊涛骇浪或随波逐流,让观众感同身受。一九九六年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公演的话剧《商鞅》,可说是近代最成功的人物传奇戏剧之一。除了人物之外,具有独特背景的“地点”亦是说故事的极佳出发点。地点能够包容不同的角色,将多个小故事收纳成一个有多重连繫的完整故事,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茶馆》就是代表作品。
“时间”就是人生的过程,有开始便有结束,然后又是另一个新开始。特定的时间予人特别意义,以另一层面作为表述或纪念某些事件或人物。香港剧作家郑国伟撰写的音乐剧《二月十四》,以三段爱情互相交织而成故事,顾名思义就是为情人节而创作的演出。不论以人物、地点或时间作为故事框架,最重要都是清楚表达剧本的中心主旨是“什麼”。能够善用这四个W,便可以踏入编剧的门槛,叙述一个具观赏趣味和有内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