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物观世界\胡一峰

2021-04-07 04:25: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有一档受关注的播客节目Everything is Alive,译成中文或为“万物有灵”,每期有一个主讲者以物化的方式和主持人对谈,讲述自己作为物品的“经历”,比如,一罐可乐,和“他”的罐头朋友。当然,所谓“经历”“体验”只是故事而已,但节目介绍偏说一切都是真的。这加重了讲述的喜感。

  我的洋文没学好,只能听个大概。不过,这档节目的创意给人许多启发。换个角度看世界,本是老生常谈。但以前我们想到的多是人类角色之改变,比如父母换位至子女角度,再“激进”一点的,也是在生物之间变换,比如从猫猫狗狗的角度看人类,以激发体谅之心。文艺家好用的“换位”的手法,尤其是科普或儿童文学,但多半是以物拟人,给物体赋予人格,製造艺术效果,说的却还是世间事人间情。

  “Everything is Alive”这个节目不太一样,似乎有变人观万物为物观世界的企图心。可别小看此变,天地实有大不同。我们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若真把自己代入鱼肉,得到的感觉会是什麼样呢?如果再颠倒一下,刀俎眼中的鱼肉又该如何?现在是春天了,稼轩诗曰: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麼,荠菜的春天是怎样的呢。我们每天奔走於街巷,如果变身为街边一根电线杆,头栖落燕,俯视众生,对世界又是哪样观感。

  这些问题,看起来傻且无聊。除了文学的假想,又何必翻腾万物有灵的陈腐观念?不过,别忘了,我们正走向联繫更紧密的新世界。有人提出,卫星、无人机、自动驾驶和增强现实这些新技术,正在加快创造万物互联的社会。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空前联繫在了一起。物,比如一罐口乐,虽没有感受,我们却可以通过资讯收集的技术,了解其从出厂到销售、被购买和放进冰箱,直到被掀开、喝下肚子,乃至在消化道的“心路历程”,如以身替。当然,更风雅一点的,你可以是一片落叶,与宋玉同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