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閒性閒情/嵌螺钿源远流长\李英豪

2021-04-09 04:25: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世纪末,遊跳蚤市场,偶以低价购得清代中期精製的袖珍八幅嵌螺钿黑漆摺屏,高不盈尺,分别嵌成四吋不同的大自然景色,飞鸟饮马,如活现眼前。小小漆屏可以向前或向后摺叠,一若古书册;置於书桌上,可随时欣赏,使人爱不释手。由於嵌螺钿工艺既费时间精雕细琢,又考工艺师的艺术品味、修养和技巧,故所用木材,大都以黄杨木、紫檀木、红木或黄花梨木为多;若用普通不坚实质佳和不耐碰撞的廉价木材,徒浪费宝贵时间与名师的工艺,而且凡名师皆不屑为之。高级上等木材不用灰料打底,历久不蛀不腐,很少损害珍品。跳蚤市场的摊贩子,可能从“收买佬”那儿贱价购得袖珍螺钿漆屏,和弃置者一样不知是宝。

  我国的螺钿工艺技术,远溯自周代,当时十分流行;迄唐代更达到很高水平,现今仍有实物留存,可作证明。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载:“王橚……就除福建市舶,其归也,为螺钿桌面屏风十副,图贾盛事十项,各系之以赞以先之。”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也记述:“温、杭二州上供物寄留镇江,其间椅棹有以螺钿为之者。”可见古代较大件的上等傢具,早已应用这种民间独特的工艺技术,作为装饰,不仅限於屏风。曹昭《格古论要》指出:“螺钿器皿,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朝内府中物及旧做者,俱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元朝时,富豪不限年月做,造漆坚而人物细可爱。”古代对螺钿的称谓不一,亦作“螺填”、“螺甸”、“甸嵌”、“陷蚌”(见《洪武正朝》)、“坎螺”(《周易.序卦》说“坎者,陷也”),实则工艺相同。

  嵌螺钿的技术十分讲究,既要熟练準确,具有艺术美感,更要精细、专注和有耐性,因为每一程序很费神及花时间。首先要把螺壳、蚌片(甚至兼用玳瑁片)浸软,切割和磨成同样厚薄的薄片(约一至二厘米),按图案花纹刻割或锯成花鸟、山石、树木、亭台、小桥和人马等形象(附图为清代康熙时期嵌螺钿彩漆屏局部),古法有五十五种花样;再用刀挖剷剔平,以生漆调麵糊,涂木刻处及适当花纹的螺钿背面,揿入刻陷处,令与面平;完成后入荫,才用透桼加蜡括平,不容留缝隙;乾后适当磨削,即予推光。每一步骤一丝不苟,务求完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