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晒娃”伦理学\胡一峰

2021-06-28 04:24: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晒娃”,是当下手机社交生活里很重要的内容。翻翻我的朋友圈,各家萌娃的图片几乎占了半壁江山。短视频兴起以来,晒娃越发从图片发展到了视频。有的抖音账号专以拍摄萌娃生活为内容,吸引了许多粉丝。

  这不由让我想起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最近几年,一到春节期间,常有人吐槽带娃回老家过年时,亲戚们把孩子当耍乐的对象。“来,给伯伯背首唐诗”,“跳个舞给阿姨看吧”,孩子的才艺成了过年串门的保留节目。而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反感这种行为,有人还在朋友圈里发“安民告示”,请亲戚朋友免开尊口。

  朋友圈晒娃,和让孩子当众秀才艺,多少有类似之处。它们牵涉的都是育儿正义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领地,这是深藏于人的生物性之内的东西。在网络社交的时代,这块“个人领土”又从实体空间扩展到了虚拟空间。在网络世界里,我们也希望保留一份不被打扰的清静和尊重。而人们对个体隐私的重视,反映出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进程。

  说到亲子关系,必须提到魏晋时期的孔融,没错,就是让梨那位,历来以谦让楷模的形象,被作为儿童道德教育的活教材。但这家伙长大之后又说,父母对于孩子而言,不过是“缻器”,孩子“寄盛其中”,出生时只是倒将出来,哪有亲情瓜葛可言。而这也正是孔融被杀的罪状之一。

  不过,如果我们把孔融这话反其道而使之,倒可能是对的。孩子成长,本就是一个与父母逐渐疏离的过程。逆其道而行之,强行把孩子拉入父母的空间的做法,不论这个空间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甚至哪怕只是心理的,都应打一个问号。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女儿幼时外出,说要给她拍张照她总是很配合。现在大了几岁之后,常会提出抗议,有时候还当着外人面告诫我:你不许偷拍我。当时不免觉得有些尴尬,或有“父权”不保之叹,仔细想来却应感到欣慰:孩子长大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