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乐问集/大师笔下的“岁寒三友”\周光蓁

2021-06-28 04:24: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谁是音乐界“岁寒三友”?相信考起不少爱乐者。

  作曲家林声翕、黄友棣,以及作词家韦瀚章半世纪前在香江偶遇,费明仪逐一邀请,为刚成立的明仪合唱团编曲写词。林声翕亲自指挥的同时,黄友棣根据费明仪提供的中国民歌素材进行创作,用费女士的原话:“黄老师把将近六十首中国的各地民歌,有系统地整理和加工,赋予它们新的艺术生命。这是创举,更是一项宝贵的中国民间音乐创作的研究成果。”

  那些合唱瑰宝六十至八十年代在香港面世,固然有其历史背景。但重要的是,作品丰富了四部合唱的中文曲目。感谢三位极富艺术性格、造诣的大师,林声翕、韦瀚章将三十年代国立上海音专的音乐传统在香港延续,黄友棣亦根据在意大利深造所得,以香港为平台,进行大量创作。中国民歌以外,亦为《长恨歌》等唐宋诗词谱曲,大部分由明仪合唱团首演。

  三位大师先后辞世,四位之中年纪最小的费明仪四年前亦故去。“岁寒三友”的作品,正是本周日明仪合唱团周年音乐会的主题之一(附图)。届时林声翕的《何年何日再相逢》、韦瀚章为黄自音乐谱词的《思乡》、黄友棣的《中国民歌组曲》等作品,由原唱的明仪合唱团权威演绎。

  极为珍贵的,由费明仪生前亲自撰写对“岁寒三友”的深情回忆,在厚达六十八页的场刊中选登,每篇附以宝贵照片。

  音乐会亦秉承明仪五十七年传统,每次演出一定委约新作品。这次请来香港作曲家联会主席梅广钊博士,亲自指挥原创曲、词《永恒的松柏──献给费明仪老师》。

  另一传统是器乐演奏。除了由“香港鼓艺团”一众活力十足的年轻成员演出经典《黄河船夫》以外,亦由担任明仪钢琴伴奏近三十载的梁珮珊独奏《春江花月夜》,作为远行前的天鹅之歌。

  去年因疫情而取消的音乐会,今年以“乐以忘忧遍万家”为题复办,由客席指挥陈永华教授、驻团指挥杨朗廷,领导明仪合唱团与“同调合唱团”成员。七月四日香港文化中心,音乐芳华再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