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竹门日语/“作者已死”\简嘉明

2021-07-12 04:24: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事创作,作品被误解是等閒的事。例如流行歌词,面世后听众接受与否、明白与否、欣赏与否,词人都无法预料和控制,自问尽心尽力,没偷工减料,享受过那呕心沥血的制作过程,再换回应得的报酬,就已对得起自己的工作与身份。至于歌曲流不流行,听众如何评价,这真是“歌有歌命”,半点不由人。

  没有人可以百分百被了解。人有各自的背景、思想、感情与成长经历,即使文化水平多接近,对事情的理解也可以有出入。故此,填词人在入行之际就要有心理准备被误解,因为歌曲一旦面世,别人怎样诠释已是别人的事,也就是所谓的“作者已死”。没有歌曲会在出版时如教科书般附作品注释或导览,毕竟音乐要予人赏析、思考和感受的空间,不需要正确答案,这亦是艺术欣赏的趣味与可贵。事实上,听众愿意沉醉在偶像的歌声之余浏览一下歌词与幕后人员名单,填词人就应感到欣慰;如遇到像知音般的歌手,懂咀嚼歌词的内容涵义,再淋漓尽致地演绎,更是词人的几生修到。

  不要将自己看得太重要,因为在集体创作的过程中,每人也只是一颗小螺丝。笔者温馨提示打算入行从事创作的,不论写什么都好,最好“先赐自己一死”,否则很难捱下去。这当然不是指肉身的自残,而是要有心理准备面对别人的批评与误解,甚至刻意和恶意的曲解。看不开、放不下,很快就会把自己气死,就算多热爱创作,也千万不要牺牲宝贵的生命具体表现“作者已死”四字。

  尊重受众是必须的,但不代表不可以为自己的作品做记录。每首歌都有独特的创作动机、构思意念、主题寓意、表达手法,甚至制作轶事,都是具参考价值的文化研究材料。有些事活着的时候不做,死后也无从追究,所以填词人的夫子自道绝对珍贵,只是不知还有多少人会重视这种正经的东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