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閒性閒情/人间一啜有余香\李英豪

2021-07-30 04:24: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前有些家庭主妇,用大瓷壶或高身暖水壶,泡了一大壶茶,茶叶浸在茶汤中,久放一起,从早到晚都喝同一大壶茶。这样浸泡茶叶,不但对身体无益,而且顶不卫生。茶汤香失味变,茶叶中所含的天然芳香物质和茶多酚也会自动氧化,失去营养价值和维他命;还慢慢地释出有害物质,数小时后,所含的少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甚至会惹来细菌和霉菌,茶汤亦较易发酸。

  茶汤略带苦味,是因为含茶多酚和茶碱。茶多酚即茶单宁,可助降低血脂肪和血糖,保护肠胃黏膜,强化血管壁,增加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菌及有利血液循环。茶碱可定神,松弛平滑肌,有助纾缓支气管。不过,茶叶浸泡过久,即使只浸在保温杯里一两小时,二者不但失去其药理作用,同时亦会浸出粗劣茶叶中较多的鞣酸;日积月累,难免会和肠胃的微量元素与蛋白质混凝成难以溶化的物质,尤其是易与铁质结合,变成“鞣酸铁盐”;也有碍维生素B的吸收,影响血液和神经线;鞣酸更会令胃黏膜收缩。因此,除了避免用粗劣的茶叶泡茶外,纵使用精制的上品靓茶叶,亦应用紫砂小壶即泡即饮;茶汤应尽快与所泡的茶叶分开,倒进小杯里(见附图),才悠閒地啜呷品尝,领略“人间一啜有余香”的生活情趣,同时对身体有益处。

  明清迄今,民间习惯用茶壶沸水泡茶。北方人又叫泡茶为“沏茶”。唐宋时期的茶叶,多为饼茶和团茶;饮用时须将茶碾碎后,再调生水煮茶或煎茶;技艺性很强,稍不留神,则会败坏茶味。故古人对煮茶十分讲究,视同一门艺术。北宋文豪苏东坡对煎茶恰到好处的程度,作了维妙维肖的描述,在《试院煎茶歌》写道:“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蔡襄在《茶录》则指出:“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涩,前世谓之蟹眼食,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现今用沸水注入紫砂小壶中,以“大红袍”或“碧螺春”或“雨前龙井”的茶叶,只须浸泡两三分钟(最好每泡勿超过五分钟,宜用摄氏八十度水),即可持杯“闻香玩味”,慢慢啜饮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