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在香港绝不是对亲姊或比自己年长女性的昵称,因为“姐姐”在这转身不行却有七百五十万人口的弹丸之地,是指外籍女佣。“家佣”改称“姐姐”,可见与雇主关系的微妙与密切,虽只是从海外聘用的员工,跟雇主没有血缘关系,却要生活于同一屋簷下,朝夕相见。不少家庭由于长期依赖外佣照顾老幼兼处理清洁伙食等大小事宜,更是没“姐姐”不行。“姐姐”在家,上上下下才能正常生活,不致“世界末日”。
香港现在闹“外佣荒”,受疫情影响,各地外佣输出量大减,即使来港申请获通过,也要受长时间检疫隔离,许多雇主望穿秋水,也一人难求。笔者没有“姐姐”,近期却听了不少雇主因担心外佣跳槽,被暗盘提高法定月薪的雇主抢走,而要在“姐姐”面前忍气吞声的事情。这些充满“本土情怀”的故事,听的觉得荒谬有趣,说的则有苦自知。
朋友一直不满“姐姐”的工作表现,却不敢贸然换人。“姐姐”深知自己的市场价值,不但没按雇主的建议改善态度,气焰也随服务年资与日俱增。朋友与“姐姐”当面争执吵架已如家常便饭,她俩都是大情大性之人,正所谓“火星撞地球”,闹起来势均力敌,乍听也不知谁是雇主。最近“姐姐”将家中重要物品弄坏,朋友气愤之际忍不住加以责备,才惊觉双方在厨房,“姐姐”正拿着菜刀,情绪更越发激动。为免惨案发生,朋友只好立刻熄灭心中的怒火,像最佳女主角般即时变脸交戏,温柔地安抚“姐姐”,还让她回房间休息冷静,自己则黯然退回客厅照顾子女,也不知什么时候才有晚餐可吃。听到此处,我已瞠目结舌,觉得朋友非常委屈。这主仆二人的风波最终如何?话说个多小时后,“姐姐”主动走到我朋友面前,为自己情绪过分激动而道歉,两个女人随即相拥痛哭,泪流满面,冰释前嫌,可谓剧力万钧,却令人摸不着头脑,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