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负暄集/雨中城皇街\赵 阳

2021-08-30 04:24: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百五十年前开埠的城皇街,像是被时光风干了,细长慵懒地斜在上环的街市里。只见它自南向北,从半山的坚道开始,似柳树的枝条,无心地铺展着,一级一级地阶梯,迤逦着穿过士丹顿街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西面,然后在中央书院旧址前胆怯地打了旋,最后悄然隐没在中环歌赋街的大路入口。而在那交汇处,有一个被大榕树半掩的小街楼梯,通往荷李活道二百六十号,据说,那是孙中山在香港读书时的必经之路。

  之前住西环。经常拣选晴朗的天气,到城皇街和它周围的社区走一走,看一看。喜欢这一带的烟火气:上世纪初建成的巴洛克风格唐楼,依然人来人往;圣公会救恩学校旁的小小院落,时常有蔷薇从鏽迹斑斑的铁闸挨挨挤挤地探出头来,平添生趣;不时有上了年纪的街坊,搬几把竹椅,在空地上喝茶吹水,不远处,几只米黄色的家猫瞇哄着眼养神,像是听入了迷。

  连日的雨,让城皇街饱吸了季节的水分,除了烟火气,更多了一份鲜活。前两天,我去街南头的一家书店看Alvin的画展。这个九○后香港年轻人用水彩勾勒着半山市井的生活日常:后巷理发舖的老人,烧腊店的伙计,蔬菜档的阿婆,唐楼外晾晒的衣裳,都在他的笔下生动又怀旧。问起他对夕阳行业写生的初衷,“这是我的城,我的家,用画笔记录,刻下人情味的城市温度,是拯救,亦是重生。”

  Alvin的与众不同,正正在于他画每一张水彩,都源于自己的体验和代入,而绝不仅仅基于观察,“这样才有温度,也才更值得回味。”每一张画,他平均要回访五次,和店舖、摊档的主人成为朋友,“那些相处的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创作灵感,体现在画中,大概就是艺术的厚度。”

  雨中的城皇街,这样美,这样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