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德艺与才艺\轻 羽

2021-09-28 04:51: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电影界曾经出现“粤语片清洁运动”。当时在舞台演出的粤剧仍然是民间主要娱乐,为了争取更大商业回报,商家便投资开拍粤剧或粤语歌唱电影,并聘请大批粤剧名伶担纲演出,以便电影院能够吸纳更多购票观众。这本来是商业发展,并无不妥。然而,电影商滥拍成风,部分参演的名伶亦不配合电影拍摄方式和艺术特色,致令整体成品质素下降,不堪入目。当时有一批多年从事电影的工作者,为此发起“伶影分家”,锐意改革,专门拍摄一批具社会意识和艺术内涵的作品,例如改编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搬上银幕,令其时的电影行业耳目一新。

  当时的改革并非制造电影和粤剧的矛盾,而是针对制片商和部分伶人的操守。尤其是后者,由于个人背景和专业的分野,确实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制约,不可就此臣服于商业挂帅的市场。

  其实任何表演艺术门类的从业人员,尤其是面向观众的表演者,除了才艺之外,个人的德艺都十分重要。香港戏剧大师锺景辉King Sir教导的演员守则便有金句“4D”:Discipline(纪律)、Drive(动力)、Dedication(奉献)、Diligence(勤奋)。所有从事表演的人员都应该学习和遵守。俄国著名戏剧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要学会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意思就是表演者要演活角色,好好表演自己从事的艺术,而非单纯表现自我。

  现代社会往往以商业利益为目标,艺人以各种方法包装和塑造独特形象,本是无可厚非。然而,艺人的努力成果是作品,从而得到观众的支持。因此艺人有责任建立个人的正面形象,致力参与高质素作品。艺人与支持者(粉丝)的关系首先应建基于作品之上,艺人的正向价值观,可以引导粉丝的身心发展,这样才不负粉丝的追随和爱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