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园/拼盘读书\蓬山

2021-09-29 04:29: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朱熹有句话:“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读书时,心态放轻松去探索思考,才是最高境界,并不应太过吃力沉重。南怀瑾对此心有戚戚焉。南先生读书,喜欢将佛经、武侠小说、政治学等等“拼盘”,通过这样换换脑子,不至于太累,而且可能读佛经有不太明白的地方,读了读小说,突然开了窍,有了新理解。

  前几天拿起一本《益世余谭》,是民国初年报人蔡松龄在《益世报》上的专栏汇编,纪录了当时社会的光怪陆离,京腔京韵。但体量既大,有些篇目难免流于琐屑,语言尖刻有余,意涵不足。读了五六十页,便放下了。

  正好手边还有一本《孙犁散文》。书中有一篇《报纸的故事》,是这位白洋淀派代表作家对青年时代读报的回忆。在保定、北京求学工作时,他千方百计找《大公报》看,以至于失业后回到乡下,还向父亲央求了三块大洋,跑到镇上的邮政所,汇到天津订了一个月的《大公报》。

  每隔三天,邮递员将报纸送到乡村,孙犁就坐在柴草堆上读,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国际版、副刊等,甚至广告、行情也一字不漏。后来要裱糊房屋,忍痛将积攒的报纸贡献了出来,将广告那面朝里糊到墙上,这样,新闻、副刊的版面仍能看到。孙犁就可以随时在炕上,或坐或立,读报上的文章。孙犁算是《大公报》的“铁粉”,用报纸糊墙而成为大作家的,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孙犁自述爱看《大公报》,是因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至于当时也是北方出版的报纸,例如《益世报》《庸报》,都是不学无术的失意政客们办的,我是不屑一顾的。”

  读到此,瞥见桌上的《益世馀谭》,似乎顿悟“玩索”的趣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