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负暄集/教书杂记\赵阳

2021-09-29 04:29: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学时常听语文老师抱怨:为学生补习中文是吃力不讨好的,花费了很多功夫,但见效很慢,从成绩上看也没有明显的改善。“看看那些补习数学科的同学,不论基础如何,只要用心,成绩就有明显提高,而我批改一篇作文、累死累活,同样的时间,数学老师可以批改十份试卷。”

  如今,我也开始为中学生补习中文,而且是专门辅导长于理科的学生、中文基础偏弱的学生。于是,我对中学老师当年的话有了切身的体会:中文作为母语,其应用能力从根本上来源于自小到大的日积月累,如果一定有一个起跑线的话,估计要从“牙牙学语”的启蒙甚至是胎教就已开始。

  作为中学语文老师,可努力的空间实际上十分有限:一些本应该在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现在要倒过去补起来;在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下,又必须让学生攻克堡垒一般地掌握知识点,并且短期内掌握“作文技法”。然而,中文能力特别是中文写作,又哪里来的“葵花宝典”?大量的阅读积累、投入相当精力的练笔,才能达到良好和优秀。可每每看着课堂上的学生们已经被中学的各个科目“狂轰滥炸”到疲惫不堪时,我真的不忍心要求他们一定再去“头悬梁锥刺股”地把若干名著读完。

  所以,我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中文写作不是难事,无非就是表达的一种,先把口语表达练得有逻辑、有层次、有细节,再落到纸面上,写出来,就不愁写不好作文。

  那日,以《中秋节》为题目作文,有学生用谷歌输入“中秋,团圆”寻找灵感,忽然兴奋地说:“快看,排在第一位的是老师在《大公报》的文章耶!”原来是上周专栏《但愿团圆》。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下载APP关注“小公园”。或许,这也是一种言传身教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