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顾毓琇\刘 俊

2021-10-05 04:28: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天,两百位青年在上海搭乘杰克逊总统号启程赴美。船行太平洋的日子里,他们“看海、谈天、讲故事、编壁报。壁报取名《海啸》”。《海啸》的作者除了许地山、冰心、梁实秋之外,还有一位“出力最多”的顾一樵。这位本名顾毓琇的清华毕业生不但为《海啸》“负起大部分抄写的责任”,且他还在《海啸》上发表短篇小说《别泪》并翻译了K.Hamsum(哈姆生)的《什么是爱》。

  顾毓琇放洋去美国是要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电机工程的,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似乎不亚于对电机工程的兴趣。梁实秋说顾毓琇“学的是电机工程,念念不忘文学。诗词小说戏剧无一不插上一手”。出国前顾毓琇就已经加入了文学研究会,一九二四年他在美国得到小说《芝兰与茉莉》样书,即“分赠在美友好”。许地山在得书后不但写信夸赞“《芝兰与茉莉》是好作”,而且还因读了《芝兰与茉莉》而写了一篇《读〈芝兰与茉莉〉而想及我的祖母》──这篇文章后来在《小说月报》一九二四年五月号刊登出来,与顾毓琇的《芝兰与茉莉》形成了有趣的“互文”关系。

  顾毓琇身为“理工男”,却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对文科背景的作家许地山带来写作启发,这着实令人称奇,而更令人称奇的是,顾毓琇在各种文学体裁中都能“插上一手”的同时,他还懂音乐,著《禅史》,当导演──文史哲,表/导演,似乎没有他玩不转的。

  顾毓琇在文艺方面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会不会影响他理工的专业表现呢?答案是否定的。顾毓秀不但凭借在电机学和非线性控制论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而且还因“杰出贡献”而荣获兰姆奖。

  顾毓琇天赋异禀,在文理两界自如出入身手不凡。正如他的一位学生所说:“您实在了不起,您不仅是电机博士,而且是戏剧家,诗人。”然而我们的文学史却鲜见顾毓琇的身影。一个许地山都那么重视的作家,我们没有理由忽视他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