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谈文论艺/《鱿鱼游戏》\嘉 妍

2021-10-08 04:26: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来同朋友见面约会,必有人问:你最近有没有看《鱿鱼游戏》(Squid Game)?说它是一部现象级爆红全球的韩剧,应该不为过,不仅拿下除了印度、乌克兰和南非以外,全球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的Netflix单日剧集观看热度冠军;还在美国区高居榜首超过一周,是首部在美国区登顶的Netflix原创韩剧,可以算得上是韩国继《上流寄生族》后最成功的文化输出之一。

  《鱿鱼游戏》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大逃杀,一是大数据。

  所谓大逃杀,是指这部剧的故事类型是一个大逃杀类的生存游戏。《鱿鱼游戏》讲述四百五十六名背景各异、急需金钱并走投无路的人被关在秘密场所进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儿童游戏,最终胜利者可赢得四百五十六亿韩圜奖金的故事。这种类型较早开始于日本“大逃杀”系列电影,是将一群人扔进一个极端困境中,彼此竞争淘汰至最后只剩一人的游戏。因其推理逻辑和紧张刺激的淘汰节奏,往往会给观众以强烈的参与感,仿佛在玩一场沉浸式游戏,这样的剧本基础是《鱿鱼游戏》大热的根基。

  而大数据,指的是近年来,包括Netflix在内的互联网内容平台上出现的一种基于演算法的创作方式。平台或者创作者会通过大数据,了解观众的观看行为与习惯并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共同点,然后将这些共同点拼接在同一部剧集中。比如在《鱿鱼游戏》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此前比较热门的“大逃杀”类型影视作品的影子,如《赌博默示录》、《欺诈游戏》等,将同类型热门作品的热门元素提取,然后安插到新的作品中,以实现按照观众喜好量身定制爆款的目的。但是对于这种创作方式,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要对其保持警惕,因为基于算法的“创作”,是缺乏创新的创作,如此恐怕只能算得上是产品,而非作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