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湾区听雨/香港向北 深圳向南\黎 园

2021-10-14 04:26: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深圳与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一河两岸城市天际线和荒山水田的反差令人印象深刻。荒山和水田成为深圳乃至内地与香港的天然屏障,既是地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翻越这些屏障,是拥有维多利亚湾的东方明珠香港。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十月六日在施政报告中宣布: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打造双城三圈。在平静的深港边界地带扔下炸雷,一时间边界地区发展开始热络起来,一场关于“香港向北,深圳向南”的热烈讨论在两地之间上演。

  “双城”是深圳和香港;“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

  深圳的城市发展源头在粤港边界罗湖口岸,因为那里去香港最方便,港商北上投资经过的第一站是罗湖口岸,罗湖后来也成为港人北上生活和消费的第一站。八十年代罗湖基本建设完毕后,九十年代,深圳中心区开始西移到福田,建设了皇岗口岸和福田口岸,发展出了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和比肩香港中环的中央商务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以科技为代表的南山区开始崛起,紧邻深圳湾口岸的前海如今是深圳对接香港发展的主战场,此时的深圳已经突破了围绕香港转的年代,在前海,有大量港企和港青在那里发展。与此同时,以大鹏湾为代表的深圳东部生态旅游圈发展势头良好。

  香港特区政府的施政报告第一次明确大规模从各个方向与深圳对接和靠近。对于深圳,南向一直是深圳成功的密钥,而且早已经做了边界地区合作开发的前期规划。此番香港主动伸出的橄榄枝,深圳更是乐见其成。

  香港向北,深圳向南。深港之间崛起一个创新型国际大都会,是共识,也是大湾区的需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