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里/白加淨\叶歌

2021-10-15 04:27: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进入第二年,美国明星制造的热议话题却是:每天要不要洗澡?模特夫妇Ashton Kutcher(黛米摩尔的前夫)和Mila Kunis在广播节目中宣称,他们并非每天都用肥皂洗澡,有时只挑重点部位清洁一下就算了。此言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轰动。且不说各种科学、半科学、非科学或恶搞的“每天沐浴有害皮肤”的论证,粉丝、民众也有跟风的苗头。

  被新冠折磨十八个月的美国人是否只是从无聊话题中找乐子了?不然,专著《干净洁白》(Clean and White)的作者、教授Karl Zimring认为,这个文化现象有很深的种族主义根源。将白人视为清洁、优秀人种,贬低其他族裔肮脏、下等的刻板印象从美国立国之初就一直存在。比如,“象牙”(Ivory)肥皂制造商当年的广告常用黑人洗衣妇或华裔洗衣工用他们的产品洗涤衣物作为主要情节,结果不但衣物干净如新,甚至洗衣人也改头换面,皮肤变白,以此夸大产品的清洁、“漂白”功效。另外,美国白人占上风的主流社会通常又将环卫、保洁、回收“破烂”等又累又脏的活计与主流社会之外的少数族裔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加深了白与黑、干净与肮脏之间的鸿沟。

  根据Zimring教授的研究,时至今日,有些地方的教会依旧宣传清洁是近似神性的素质,而美国非裔使用保洁用品的人均消费量大大高于白人。美国社会敢于公开挑战每天洗澡的“公序良俗”,自曝不洗澡的都是对个人社会地位自信、无惧舆论反弹的白人“特权阶级”。看来,干净不干净不但事关个人卫生习惯,还常演变为政治斗争、种族歧视的武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