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十八弯/太空诗人\关 尔

2021-10-19 04:28: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不同年代同一日期的三张《人民日报》号外,在社交平台上刷屏。跨越时空的三张号外,记录着一代代航天人的奋进前行──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三年十月十六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返航;二○二一年十月十六日,神舟十三号搭载三名航天员成功飞天。看似普普通通的日子,因承载了几代人前赴后继的梦想接力,而成为一座顶天立地的历史丰碑。

  事实上,从古至今,国人对日月星辰、广袤空间的好奇和幻想从未停止过。明朝士大夫万户就曾试图用火药和风筝来实现飞天梦想,虽然最终血洒天际,却赢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的美誉。

  祖先们留给后世影响深远的价值追求,深深烙刻在民族记忆里,给当代航天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学灵感和精神力量。“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有人说,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全都体现在对星辰大海孜孜以求的探索上,每一个任务的名称和渊源都顺着悠久历史长河而来,先人的梦想和愿望,就这样被一步步书写在苍穹之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曾有一种质疑声音,认为当前国家财力物力有限,在航天开发上投入巨资,到底值不值得。实际上,且不论航天科技在百姓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单就梦想的种子通过“天地对话”、“太空课堂”等形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将激励他们宵衣旰食、胼手胝足去攻坚克难,就足以证明科技发展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成果。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父辈》中,《诗》的片段讲述了一个航天家庭传承赓续的故事,它将航天人的工作浪漫地比喻为“在天空中作诗”,致敬科学家们的初心与奉献、守望与付出。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你们已飞过。今天的我们,将梦你所梦的团圆,走你所走的长路,且将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尽的诗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