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图书何不“限塑”\胡一峰

2021-10-27 04:26: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以前的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散文《一面》,记述了作者在内山书店偶遇鲁迅先生的一段故事。作者是鲁迅的忠实粉,在书架上看到“鲁迅译”的《毁灭》,便抽下一本翻读起来,哪知读了一页就翻不动了。因为书没有“切边”。我当时学这篇课文时,很庆幸镇上书店里几乎没有不切边的书,遇到好书又囊中羞涩,站着也可以读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新书常蒙上一层薄薄的塑胶皮。好处是提供一道防护,使书不易遭污受损。坏处却也不少。首先是不符合环保的理念。超市购物用的透明塑胶袋,受“限塑令”的严格限制,尚可反复利用;书外这层塑胶膜,撕下后毫无用处,实乃彻头彻尾的“白色污染”。

  即便抛开环保不谈,去书店买书时,这一层薄膜拒读者于千里之外,让人少了太多站着读书的乐趣。最近,读到一则时评,建议书店给读者多准备一些“样品书”,放在显眼处,供读者翻阅。此言深得我心。而我常去的几家书店,也早已这样做了。

  说句实话,在图书网购、电子阅读横扫天下的今天,保持着到实体书店看书买书习惯的,大都是对翻阅书页抱有特殊癖好之人。作为其中一员,我自称为阅读保守主义者,顽固地捍卫着纸质阅读的癖好。然而,每次兴冲冲走进书店,却发现书柜里的新书大都包裹严实、不容窥视时,内心失望之大,非亲历无以言表。有时实在熬耐不住,悄悄撕去塑封翻看,若被店员发现,轻则吃数记白眼嗤笑,重则被当场叱喝,勒令买走。实在叫人头疼。

  依我愚见,改变状况当有三策。上策,参照限塑令,一律取消书之塑封;中策,缓进改良,从平装书开始取消,逐渐推广至所有图书;下策,方是“样品书”,但估计这是最便捷可行之道。世上最可行的,往往是下策。既然维系实体书店,现在已成朝野共识,那么,提供更方便的阅读,也应受到格外重视,难道不是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