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司马衷,被公认是封建时代最白痴的皇帝。时天下荒馑,百姓无粮可食,饿殍遍地。惠帝于是问身边大臣:“何不食肉糜?”这句话成了司马衷愚蠢而悲哀的一生,最凝练的概括。
按照常理,肉是最香、最有营养因而也最昂贵的食物。没有粮食、蔬菜吃,自然更没有肉吃。这是再平常不过的逻辑。不料,今年罕见的肉菜价格倒挂,为司马衷他老人家正了名。原来竟然真有吃不上蔬菜而只好靠肉充饥的情况。受到洪涝灾害造成蔬菜减产,以及农资成本正增加,以及疫情防控影响物流速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内地尤其是北方菜价一路飙涨。
笔者也不免学学诗人,“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一斤鲜菠菜价格高达十五块钱人民币,而猪肉价格已连续数月跌破十元。以前常常随其他蔬菜免费附送的香菜,已八元一斤。就是精打细算的“大妈”军团,也连称“活久见”。既然吃不起菜,只能“何不食肉糜”,网民直呼“穷得只能吃肉了”。这也并非单纯的自嘲,农业部官员也公开呼吁民众不妨多吃肉。
被颠覆的不光有晋惠帝的“肉糜”定律。以前的山大王、扛把子、揸fit人总是叫嚣:“老子可不是吃素的!”如今却变了,“吃素的”才是大佬。唯有《左传》那句“肉食者鄙”更加深刻,“吃肉的”只有当小弟跟班的资格。
以前常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如今现实居然也变得肉嘟嘟了。其实,受惠于几十年来持续推进的菜篮子工程,中国蔬菜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占比超过全球的一半。国人可以享受“蔬菜自由”。今年的“何不食肉糜”,也只是季节性的暂时现象。“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蔬菜,当然也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