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铃是姐姐,读中五;小霖是弟弟,读中四。第一次见到他们,是在中文科的课堂上。小铃普通话很好,朗诵文章不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而且很善于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融入情感,一听就知道是个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的学生;小霖则躲在姐姐身后的座位上,怯怯的,甚至有些羞涩。听到我点名让他接着朗诵文章,先是顿了顿,然后一板一眼地读了起来,字音咬得很准,浑厚的声音里明显带着青春期男生特有的“深沉”──已然是成熟的男声,眼神里却似流淌着无限的清纯,那么明亮,眉宇间荡漾着不易被觉察的那份“被点到名字”的喜悦和骄傲。我看了心生欢喜。
起先,两个年级的作文班是混上的。后来,学校将学生分成两个班,隔周轮流上课,于是姐弟两人便分开了。小铃不止普通话朗诵优秀,画作更是频频获奖。一日下课后,小铃在走廊的拐角处不经意地驻足,待我走过时,她小声说:“老师,墙上的画,你喜欢吗?”我一抬眼,一幅水彩画挂在墙上,向日葵在阳光下黄灿灿的,一个小女孩脸上挂着童真的笑容。落款处是小铃的名字。“当然喜欢。”我笑着告诉她。
上周,我生病入院,校长带着学生们的慰问卡到病房看我。小铃将那幅画“移”到了卡片上,并且让班里的同学都在上面写了留言。昨天午后,我收到了姐弟俩的来信。小霖说:“您的课让我更乐意走出去见识新事物,观察大自然的馈赠。”小铃说:“我想您应该也喜欢手写的信吧。”并在信纸上画了一个斑斓的太阳。
姐弟来信让我感慨良深,语文教育一定不能局限于语言和文学,还包括德育和美育。如果说,教育要唤起人的想像力和探索热情,那么我想从这两个孩子身上,我看到了意义和希望。